close

(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十九日電)家中如果有喜歡抱著炸雞、漢堡、薯條猛啃的「速食寶寶」,家長最好留意不要讓小朋友的身材也跟著食量一起「橫」著長。因為調查發現,孩童的腰圍只要超過三十二點六吋,也就是八十三公分,每增加一公分,罹患高血壓、動脈硬化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,就會提高百分之五到十四。

十一歲、小學六年級的小誠(化名),因為平常食量很好,加上又愛吃油炸類食品,才一百四十八公分的身高,就已經有五十九公斤的驚人體重,不僅老被班上同學叫作「小胖」,經檢查發現,三酸甘油酯指數過高,增加未來罹患代謝症候群的可能性。

像小誠這樣的案例,其實不少。三軍總醫院研究發現,如果十到十五歲孩童腰圍值處於同階段孩子的前百分之十,代謝症候群上身的機率,是一般孩子的七倍。

代謝症候群是一種代謝異常聚集的情形,症狀包括腹部脂肪蓄積、動脈粥狀硬化、血脂異常、血壓增高等,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危險性及死亡率。

三軍總醫院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祝年豐今天說,過重或肥胖的孩童,代謝症候群盛行率明顯高於正常孩子,最簡單的判別方法,就是正確的腰圍測量,超過八十三公分,男生腰圍每增加一公分,得到代謝症候群的機率,就會上升百分之十四;女生每增加一公分,機率則上升百分之五。

換句話說,只要腰圍超過正常標準,代謝症候群上身的機率,就比一般人高七倍。

祝年豐表示,研究顯示,有高達九成三的父母不知道什麼是代謝症候群,更有超過五成有「代謝的發生與年紀有關,且年紀越大才越容易發生」的謬誤認知,甚至對孩子的腰圍問題,抱持著毫不在意的態度。

他強調,代謝症候群雖然短期之內沒有明顯的病徵,但卻是腦血管意外病變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及腎臟病等疾病,非常重要的前導指標,因此呼籲父母千萬不可輕視。950919

家有小胖子未必是福喔!國中生如果常吃漢堡、薯條等油脂過高的食物,長得白白胖胖、甚至有些父母頗有成就感,不過,醫師表示,腰圍與健康密不可分,若國中男生腰圍超過83公分、國中女生超過75公分,得到代謝症候群、罹患高血壓、心血管等代謝疾病機率,就會比一般人高出7倍。
11歲的小誠平常食量很好,又喜歡吃油炸類食品,才小學6年級而已,148公分的身高就已經有59公斤的體重,大家總是笑稱他「小胖」。直到爸爸帶他去看醫生,才發現他的血壓、血糖及三酸甘油脂等指數過高,代謝症候群的問題相當嚴重。
三軍總醫院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祝年豐指出,像小誠這樣的案例,其實不少,在三總進行一項「台北市青少年代謝症候群盛行率」研究調查發現,台北市國中生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4.3%,男女比率分別為4.8%與3.9%,換算之後也就是說全台灣有10萬青少年皆有代謝症候群的問題,其中過重或肥胖的學生,代謝症候群盛行率明顯高於正常學生。
何謂代謝症候群?指的是一種代謝異常聚集的情形,產生症狀包括腹部脂肪蓄積、胰島素抗性或葡萄糖耐受不良、動脈粥狀硬化、血脂異常、血壓增高等,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發生機率。
通常10歲以上的青少年若BMI值﹝體重Kg/身高平方(公尺)﹞大於22、23,即屬於肥胖。除了從血液測知身體代謝狀況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由腰圍大小窺出端倪。
祝年豐表示,從腰圍來看,12至15歲國中生,男生在83至85公分、女生在75至78公分左右,便屬於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,男生腰圍每增加1公分,罹患機率上升14%;女生腰圍每增加1公分,罹患機率上升5%。
值得一提的是,調查發現,高達9成以上的父母不知道什麼是代謝症候群,或者有5成誤解年紀愈大才會罹患代謝症候群。
代謝症候群是腦血管意外病變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及腎臟病等非常重要的前導指標,現在有年輕化趨勢,祝年豐特別呼籲,如果孩童的腰圍超過正常標準,代謝症候群上身機率就比一般人高7倍,日後就是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的高危險群,家長應多加留意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ylviachen 的頭像
    sylviachen

    sylvia的秘密花園

    sylvia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